本文分享渔翁得利 相关的内容,包括出处,解释等。
【渔翁得利出处】
《战国策、燕策二》:“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渔翁得利故事】:
赵国企图攻打燕国。著名游说之士苏代替燕国去劝赵惠王说:“我这次来的时候,路过易水,看见有一只河蚌从水中上岸来晒太阳,恰好遇着一只鹬鸟飞来。鹬鸟看见河蚌张开贝壳在晒太阳,便用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立刻合拢贝壳,一下子钳住鹬的嘴不放。鹬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变成一只死蚌。”河蚌说:“我今天不开壳,明天不开壳,你就成了一只死鹬!”他俩谁都不肯罢休。正当相持不下的时候,突然来了个渔翁,他毫不费力地捉住了河蚌和鹬鸟。”苏代讲完了这段故事就对赵王说:“假如赵国去攻打燕国,两国相争,彼此削弱,那么,强大的秦国就会坐收渔人之利,请大王三思而行。”赵惠王听了,觉得苏代言之有理,于是打消了攻打燕国的念头。
原指鹬蚌相争,渔人毫不费力地得到了好处。渔人:比喻第三者。比喻双方相争,使第三者从中得利。亦作“渔翁得利”、“渔人之利”。
【古例】: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六:“他日可以在里头看景生情,得些渔人之利。”明·冯梦龙《滕大尹鬼断家私》:“这正叫做‘鹬蚌相持,渔人得利’。”郭沫若《屈原》第五幕:“他愚弄国王,愚弄南后,想离间齐国和楚国的邦交,好让秦国来渔人得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榕树文轩网 » 2年级成语“渔人得利”的意思,出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