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的诗句】“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本文分享陈子昂的诗句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希望大家喜欢。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诗句】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出处】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意思】两句大意是: 前代象燕昭王那样礼贤下士的人我 已无法见到,后代知人善任的贤君一定会有,但我已不可能 见到了。诗句俯仰古今,感慨自己生不逢时,壮志难酬。后 人把这两句用作“空前绝后” 的意思。 【译注】往前看不见古代的先人,往 后又看不到后世的来者。 【用法例释】 一、用以形容荒原、森 林等地杳无人迹的景象。[例]在这“前 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处女地上,此 时心情,是欢喜,是感激,是惆怅,也分 不清了,晚风飘飘的吹起衣袂,我们都 相顾默默无语。(冰心《平绥沿线旅行 记》) 二、用以比喻人或事物的空前绝 后。[例]上海的邵洵美之徒,在发议论 骂我们之印《笺谱》,这些东西,真是“前 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吃完许多米 肉,搽了许多雪花膏之后,就什么也不 留一点给未来的人们的——最末,是 “大出丧”而已。(鲁迅《致郑振铎》) 【应用】 有 看见前人做过,见不着后人去做。形容 从来都没有过,或技艺高超,古往今来无 人能比。语见唐 ·陈子昂《登幽州台 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 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例〕宋武帝尝 吟谢庄《月赋》,称叹良久,谓颜延之曰: “希逸此作,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 者。”(唐·孟棨《本事诗·嘲戏》)|上海 的邵洵美之徒,在发议论骂我们之印《笺 谱》,这些东西,真是“前不见古人,后不 见来者”,吃完许多米肉,搽了许多雪花 膏之后,就什么也不留一点给未来的人 们的——最末,是“大出丧”而已。(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 也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例〕至于 托物寄情,弄翰戏墨,融取乐府之遗意, 铸为毫端之妙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宋·陈应行《于湖先生雅词序》)|五代 后晋年间,本寺有一位法慧禅师,生有宿 慧,入寺不过三十六年,就练成了一指 禅,进展神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金 庸《鹿鼎记》二二回) 【题解】 【全诗】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 ①幽州台:幽州,唐郡名,幽州台即蓟北楼。 ②悠悠:久远无穷无尽的意思。 ③怆然:怆音“创”,凄恻的样子。 【赏析】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出身于富裕人家。24岁中进士,授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曾随军出征西北和东征,因武攸宜兵败而降职。38岁时辞官回乡,后被县令害死。 在反对六朝诗风,推动唐诗变革上很有影响。有文集传世。幽州台:又称蓟北楼。幽州是战国时燕国的首都,在今北京大兴一带。涕:眼泪。 这是一首孤独而高傲的愤世悲歌;短小但内涵十分丰富的古诗。 这首诗只有22个字,有明显的散文句式,即使在古体诗中也显得另类,但其中却蕴含了愤激的情感,突出了诗人独立苍茫的形象。陈子昂是一个主张积极入世,而且性情豪侠的人。《独异记》中记载他从遥远的蜀地到京城长安,不为人知。为了成名,他在众目睽睽之下买了一把索价百万的胡琴,宣称自己知音善弹,并当场约请众人某日前来观看。到了那一天,观众之多,水泄不通,他竟将胡琴高举摔烂,说琴是供贱人乐工使用的东西,然后自我表现介绍一番,拿出写的诗文若干,将它们全赠送给观众。通过“秀”的效应,他“一日之内,声华溢都”,很快就出了名。 本篇是他随建安王武攸宜征讨契丹,因军事失利被贬为军曹后登台所感而作。了解这样的背景,就可以明了诗为什么写得那样悲愤,同时也感觉到了诗人的自负豪情。“前不见古人”,还可以理解为当年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贤已经成为看不见的过去了;“后不见来者”就大言骇世了,因为后不可知,谁说没有来者?即使理解为燕昭王之后没有来者,也显得目空一切。燕昭王之后招贤怜才的历史人物和故事很多。不过文学作品非这样表达不能写出片面的深刻,非深刻无以动人。这就是此诗如诗人的个性一样,可以靠“极端”取得成功的诀窍。既然写得如此之绝,天地之广远,时间之长久就茫茫无所有,只剩下一个孤独的“我”了。“我”没有出路,只有悲愤地痛哭。诗句到此结束,悲愤却始终回荡心头,缕缕不绝。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榕树文轩网 » 【陈子昂的诗句】“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赞 (105) 打赏一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