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享言情赠友诗和于易水送人。希望大家喜欢。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送别,是古典诗歌中一种常见的题材。特别是唐代,由于诗歌的广泛普及,这类题材更是随处可见。
易水,在今河北省西部,为大清河上源的一条支流。燕王喜二十八年(公元前227) ,燕太子丹派荆轲入咸阳,以献督亢(今河北易县、涿县、固安一带) 为名,图谋刺杀秦王。临行时,燕太子丹曾在易水边为荆轲设宴送行。唐高宗调露元年(679) ,骆宾王随礼部尚书裴行俭从军定襄 (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曾到过易水流域。这首诗就写于此时。
诗的前二句歌咏荆轲告别燕太子丹故事。在当年饯别的宴会上,荆轲为了壮行色,曾请高渐离击筑 (一种乐器) ,自己唱道: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如今,诗人也在易水“送人”,自然会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所以,这前二句从字面上看是咏史,但又切合作者的心境。因为诗人此次从军定襄是在刚刚出狱不久,而他的入狱,是遭人诬告的结果。从军定襄,又是在求职不得的情况下不得已的一种举动。宦途的失意,自然会在诗人心里引起不平之气。这样一来,说“壮士发冲冠”,就不仅仅是对荆轲所发的赞叹,也包含着诗人在送别朋友时要吐的一腔愤愤不平之气! 正因为如此,诗人在后二句才说: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昔时人”不仅指荆轲,而且也包括燕太子丹。荆轲历来被奉为侠肝义胆的 “壮士”,而燕太子丹又是人们历来称颂的礼贤下士的楷模。而这正是诗人所羡慕的。所以,他对这两位 “已没” (消失) 的古人充满了敬意,而言外之意则包含着,“今日” 的世上已经没有这种令人敬仰的人物了这一深层意蕴。明白了这层含义,就可以明白,诗人在送别朋友之际,感到 “今日”的 “易水” “犹寒”,既有对 “已没”的古人的敬仰,又对今日人情淡薄的世风感到寒心。诗人珍视友朋之间真正友谊的心情包含在眼前的景物之中,更显得耐人寻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榕树文轩网 » 【言情赠友诗】古诗《于易水送人》赏析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