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门酒肉臭”的意思,出处,故事

本文分享和朱门酒肉臭。希望大家喜欢。

臭: 指味道。臭读“xiù”,不能念成“chòu”。“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出自《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一诗,是杜甫于天宝十四载冬月去奉先探家时所作。诗人中夜出发,凌晨经过骊山,当时唐明皇、杨贵妃等正寻欢作乐,大摆宴席,而路途上却有冻饿而死的穷人,鲜明的对比,使诗人忧国忧民,怒火中烧,写下了震撼人心的名句。

这里的“臭”应理解为溢香、飘香或发出香气。理由是:“臭”字的本义是“气通于鼻皆曰臭,无香秽之别”,如《易经·系辞上》中有“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说明兰花的香味是有鼻共享的。《易经》中还注明:“臭”为气味,属名词,非形容词。

“臭”读音同“嗅”(xiù)。“臭”字的内涵到何时发生了变化,尚不得而知。明代大诗人叶敬平拜访友人,写道“未进君家舍,先闻酒肉臭”,即是叙述他去为朋友祝寿,未进其家,却已先在路上闻到了美酒佳肴的香气。

然而,杜甫的这一名句,往往被人们解释成:“富贵人家的酒和肉都在发臭,但路上却有因受冻挨饿而死的白骨。”其实,这一解释是不妥的,这里尚有两个简单的事实被忽略。其一,要说肉臭尚可勉强,但酒人们熟知是愈陈愈香,不会发臭的;其二,诗人写的是寒冬季节的事,所以才有“路有冻死骨”之说,北方的数九寒冬,肉是不会发臭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榕树文轩网 » 【】“朱门酒肉臭”的意思,出处,故事

赞 (126) 打赏一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