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享李白的诗句和长风几万里。希望大家喜欢。
【诗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出处】唐·李白《关山月》 【译注】一轮明月从天山上升起,悬 浮在苍茫无际的云海间。天山:指今甘 肃省西北的祁连山。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明月出山,云 烟茫茫的景色。[例]一轮皓月,挂在西 边的天上。远处的祁连雪峰,隐隐可 见;近处的马鬃山,山色若黛。茫茫大 戈壁滩,好像罩上了一层薄薄的柔纱。 这时李白的有气魄的佳句,从我的胸中 涌出: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 万里,吹度玉门关……(涂光群《西域探 奇录》) 【诗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鉴赏1】这是一幅囊 括关、山、月的边塞图画。明月从巍巍的天山上升起,形成云月相映的 苍茫如海的景象。征人伫立在广漠的边塞,遥望故乡,似浩荡长风, 从故园横度几万里吹进玉门关,悠悠思乡之情,不言而喻。诗句不直言 戍卒的乡思之苦,而以长风的行踪来暗示,倍觉宛转情浓。 【鉴赏2】一轮明月 从天山之巅升起,冲破无边无际的云海,挂在蓝天之上。大风吹送月亮 在空中漫行几万里,才到玉门关。诗的前两句写出月出苍茫云海的壮丽 景象。后两句用长风吹送明月的夸张手法,仅一“度”字,便写出关山 明月在边塞征人心目中所引起的思乡之情。征人们对明月特别亲切,似 乎觉得这月亮好象带着家乡亲人对自己的一片思念之情。两句诗遣词造 语匠心独运,写景抒情自然强烈,意境旷远,余味无穷。 注: 天山,即祁连山,祁连山是匈奴语中“天”之意。玉门关, 今甘肃敦煌县西北。 【全诗】 《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释】①关山月: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 也。”②玉门关:古关名,在今甘肃敦煌市西北,古时为通西域之要道。③白登:山名,在 山西大同市东。汉七年匈奴单于冒顿曾围汉高祖刘邦于此,七日后方解围。(见《史 记·淮阴侯列传》)④青海: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在今青海省境内。 【译文】 一轮明月升起在天山山脉,在迷蒙的云海中间游荡徘徊。长风迢迢飞越几万里路啊,也把你吹过玉门关外!汉军征战兵下白登,胡人窥望于青海边塞。——由古及今的边疆征战之地,从不见有人回来。戍守的士卒眼望着边城,那盼望归家的面容多么凄苦悲哀!当此月明之夜,家中高楼上的妻子啊,哀愁叹息,大概也没停歇。 【鉴赏】 这首诗,写边地征人的别离之情,故土之思。 《关山月》,原为古乐府曲名,萧士赟曰: “《关山月》者,乐府《鼓角横吹》十五曲之一。”《乐府解题》曰: “《关山月》,伤别离也。”实际上,以月夜为背景,通过月色来写别离相思之情,确是十分巧妙而省力的,因为皎洁明亮的月色在照耀着自己的同时,也照耀着自己所思念的人,照耀着自己所思念的一切,对方同样可以遥望明月,以月光为媒介,互诉衷情。古往今来借月色抒别情的诗层出不穷。李白这方面的作品也不少,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子夜吴歌》)等等。这首诗也是如此,只是其所表现的内容与情调有所不同。 诗开头四句,推出一幅雄浑苍阔的图画:处于天山以西的戍边者翘首东望,但见一轮明月升出山顶,月色照耀之下,茫茫云海与连绵不断的山峰相溶合,气象磅礴,颇为雄浑。身处此境,遥望此景,又深深地感受到万里长风,吹过中原大地,掠过玉门关,挟着故土的气息,带着故乡的月色浩浩而来,于是不由得百感交集。前两句着力渲染出一幅雄浑苍茫的氛围,而后两句又进一步使关、山、月溶为一体,并给这种氛围渗入一种凄清的成分。至此,云海苍茫,愈觉孤单;玉门关外,更感凄凉。此即为这首诗的基调。 “汉下白登道”四句,述古今边地的战事。这里的战事自古就有了,早在汉代,汉高祖率领的军队就曾在白登山被匈奴所围困;青海湾一带,胡兵屡屡窥测、骚扰,战事连绵不休。古来出征的将士,生还者有几人。战争是如此的残酷,戍人对战争的厌倦与反感之情也就不言而喻。 最后四句,进入实质性的描写,戍人眺望边地景象,思归之情形于颜色,同时,推想家乡的妻子也一定登楼凭栏,眺望边关,叹息唏嘘不已。这是推进一层的手法,诗中常见,如杜甫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这样写,使主人公的离别思归之情更形象,更深一层。 此诗写戍边者的别离、思归之情,气象苍阔,凄清而不纤弱。其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便是情景交融,虚实结合,苍阔凄清的边塞景象与主人公凄凉孤寂的心情十分吻合。诗前面先写边塞景象,写战争,末四句才具体地写别离思归之情,但前面的描写又是对后面必要的铺垫,边塞、战争与征人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而前后之间以及每个小段落内部,有虚有实,使得全诗真气充盈,浑然一体。 《吕氏童蒙训》云: “如‘晓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及‘沙墩至梁苑,二十五长亭。大舶夹双橹,中流鹅鹳鸣’之类,皆气盖一世。学者能熟味之,自然不褊浅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 (刘锋焘) 【赏析】 《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属古乐府鼓角横吹曲。李白这首诗,便是通过戍边战士对故乡和亲人的殷切思念,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的心理痛苦。 前四句写边关景色,中间四句是对历史的回顾,末四句则是现实的忧思,从而形成由景到事,由事到情的发展线索,而在这一线索中充当主角的,不是诗人,而是“戍客”,景是戍客所望,事乃戍客所想,情为戍客所发,令人读来,如身临其境,真切可感。 先看边关景色:“明月”、“天山”、“玉门关”,从上到下,从西到东,组成了一幅辽阔无比的边塞图景,而在月与山之间,杂有苍茫的云海;在山与关之间,卷动着万里长风。这里的云,决非“云破月来花弄影”之纤云,而是带着苍茫之色的如海之云;这里的风,亦决非“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的小风,而是横跨万里、气势劲健的长风。这样的风,这样的云,配上高悬的月,巨大的山,遥远的关,真是雄浑极了!而且“雄浑之中,多少闲雅”! (胡应麟《诗薮》) 然而,往下看去,气氛骤变:“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这不是怀古,而是对历史的深思。“下”,指出兵。“白登”,山名,位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当年汉高祖率兵北进,曾被匈奴冒顿单于围困于此。“青海湾”,即今青海湖,唐仪凤、开元年间,曾多次遣军与吐蕃在此一带攻战。“攻城以战,杀人盈城;攻野以战,杀人盈野”(孟子语),试想想,在这血雨腥风的征战之地,能有几人活着返回故乡呢? 正是因为想到了这一点,所以,“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这两句乃是全诗的重心所在。“戍客”,即戍守边关的战士。作者在诗的末尾才点出“戍客”,用意极深。其一,它可以让人再次回味前面的景色:所谓“雄浑之中,多少闲雅”,只是就景论景之语,如果站在一个多年戍边的征夫的角度上,便会发现,本应在东方升起的明月,现在却缓缓升起在边远的天山之上(因戍客更在天山之西),便令人感到凄寒;本来给人以壮美之感的长风,现在却扫过荒无人烟的万里边塞,就使人顿觉无限萧瑟;而苍茫的云海,则无异于“浓云惨雾和愁织”的心理背景;雄壮的关隘,更是萌发“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的直接契机。其二,它可以加深人们对历代无休无止的战争实质及其后果的理解。其三,它更深化了戍边战士眼前的痛苦和烦恼:因“望边邑”而“思归”,因思归又难以归去而生“苦颜”(愁苦的脸色),因难以归去而越想归去,实在归去不成,便生出无限遐想,然而这遐想却也毫不轻松愉快,它不仅不能使心灵得到暂时的解脱和安慰,反而更加重了满怀的愁绪:“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在这样的夜晚,自己的妻子登楼远望,恐怕也在不住地叹息吧!“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这种场景,本是极令人伤感的,现在却出于一个征人的想象之中,而且想象中还夹杂着那声声不断的叹息,不就更显得无比沉痛了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榕树文轩网 » 【李白的诗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