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赠友诗】古诗《和答元明黔南赠别》赏析解读

本文分享言情赠友诗和和答元明黔南赠别。希望大家喜欢。


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

朝云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

忽雪脊令相并影,风惊鸿雁不成行。

归舟天际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

这首诗作于绍圣二年(1095)。元明,作者长兄黄大临字元明。这年,山谷因所谓“修史失实”的罪名被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黔州即当今四川彭水、黔江一带。其兄元明亲送山谷出尉氏、许昌,经汉沔、江陵,上夔峡,直至黔州摩围山下。“淹留数月,不忍别。士大夫共慰勉之,乃肯行。掩泪握手,为万里无相见期之别。” (山谷《书萍乡县厅壁》 )这首诗就是写的他们兄弟这次别离时难分难舍的深笃情谊。

诗的首联直接写离别的怆痛,一开始情感表达就进入高潮,所以很能抓住读者的心: 在离家万里之遥的谪居之地,羁旅苦况已令人不胜其愁,但这比起兄弟相对,转瞬即成远别来,已足以使人忘怀了。何况远处传来的猿鸣声,更把人置于一种悲哀的情境之中,催落人的清泪呢? 《水经注》 引古歌云: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诗人巧用此典,很好地起到了气氛烘染的艺术作用。这里特别值得体味的是“相看”二字。兄弟远别,该有千种抚慰,万般心绪。而此时此景,竟至相对无语。柳永词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句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两字的妙处。这种地方愈深入体验愈觉表情的准确真切。

颔联由离别触动身世之感,表达了对兄弟重聚的向往之情。这两句诗也是用典故缀联而成的。“朝云”句用宋玉《高唐赋》楚怀王梦与巫峡神女幽会之事,隐寓自己往日抱负亦如梦幻。山谷的抱负是指登上朝廷,有用于世。但他在宋神宗前后的党争中作了牺牲品,仕途屡受挫折。此时因罪遭谴,又逢兄弟离别,自然容易触发这种感叹。“夜雨”句,韦应物《示全真元长》诗云:

“宁知风雪夜,复此对床眠。” 白居易 《雨中招张司业宿》 诗:“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苏轼兄弟极喜此句,诗中常咏及此。由是衍化为形容兄弟之间亲切温馨感情的专用词句。山谷才此,用以表达对兄弟重聚之乐的期待之情。这一联初读似觉转得过快,但细味之,仍是直接承上而来。昔日抱负如梦幻适以反衬出兄弟情谊之真切; 因为离别已成现实,所以转而期以重聚; 明知重聚之期遥不可望,由是也就更突出了离别之悲痛难禁。再作一层想,为什么有今日的兄弟离别,难道不该怨恨抱负的落空?如今只愿求兄弟相伴,过一段逍遥自得的生活,但这又是可能的吗?总之,山谷这两句诗感情是很强烈很复杂的,这就要靠读者细心体味了

颈联又是从正面申足兄弟之情,深化了颔联的内容。“急雪”、“惊风” ,比如时势的险恶。黄元明于六月十二日离黔州,这诗当作于他们兄弟离别之时,所以不是实写自然环境,读者不必拘滞理解。“脊令”,鸟名,即鹡鸰。《诗经·常棣》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后世用以比喻兄弟间亲密互助的关系。“鸿雁” 也是喻指兄弟。《礼记·王制》 : “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雁行。”任渊说: “上句谓元明同忧患,下句言其别去。”连起来说,意思是:我们兄弟情同手足,忧患与共,但那无情的 “惊风”却把我们兄弟惊散了。这样写来,就把山谷兄弟间的离别置入了一个更广阔的社会大环境中,不仅引起读者对他们离别之情的共鸣,也使得读者对他们的处境产生悲愤之情。从结构上看, 这一联诗是承颔联而来, 而与 “攀天”之意相应照相发明。 柳宗元遭贬谪曾用 “惊风密雨”寓指政治环境的险恶 (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 ,山谷此联当受其启发。

尾联首句从自身宕开,写兄长在归舟中常常翘首回望,从兄长的角度再进一步写足离别之情。谢脁《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 :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山谷 “归舟天际”语本此。李白送友人诗有句云: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写出送者之情状与心理,富于情韵。山谷此句不写自己伫目凝望而写兄长回首之态,设想更奇。这种写法,古诗中不乏例子,王船山诗话有一段正是说的这种情况:“唐人 《少年行》 云: ‘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猎长扬。楼头少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想知少妇遥望之情……‘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鸣喈喈,采繁祁祁。……’ 征人归矣,度其妇方采繁而闻归师之凯旋,故迟迟之日,萋萋之草,鸟鸣之和,皆为助喜……室家知欣幸,遥想其然……。”船山称此种写法为 “善取影”、“影中取影”。以设想为辞,著名的还有如王维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杜甫 《月夜》等。从这里可以见出山谷善于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而又能创造出自己的艺术境界。结句写诗人的嘱咐,自然而情长: 从今以后您要多多来信,以慰抚我这天涯断肠人啊! 也可这样理解: 兄弟离别,从此只有借助频繁的信函互相安慰断肠人了。

这首诗反复申足离别之意,写得情深意切,感人至深。山谷为人敦厚,集中多有表现亲友师长情意之作,其中不少是表现友情之作的典范,历来脍炙人口。这也是其佳作之一。这首诗在艺术上很有特色,比如用典和点化成语,真能如他所说有 “点铁成金”之妙。而表情之深曲,思致之细密,都是一般诗人难于达到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榕树文轩网 » 【言情赠友诗】古诗《和答元明黔南赠别》赏析解读

赞 (30) 打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