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翃《寒食》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本文分享和韩翃 寒食。希望大家喜欢。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解题】 此诗作年不详。寒食:节令名,清明节前一天(一说清明前两天)。相传春秋时介之推曾随晋公子重耳出亡在外十九年,重耳回国即位(即晋文公)后赏赐随从者,介之推未受封,与母亲隐居绵山(在今山西介休),晋文公重耳来找他,他不出,晋文公以为焚山可逼他出来,结果竟被烧死。为纪念他,每年冬至后一百五日禁火,俗称寒食节。诗中通过寒食节赐火这件小事,委婉地讽刺皇帝对权贵的宠幸。首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写春天景色,自然生动,形象鲜明,当时就传为名句。孟棨《本事诗》记载,当时缺知制诰官员,请皇帝批点,德宗批曰:“与韩翃。”当时有两个同姓名的韩翃,又请示,德宗又批曰:“‘春城无处不飞花,……。’与此韩翃。”说明韩翃仕途得意与此诗有关。 【全诗】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 ①寒食: 即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春秋时晋公子重耳出亡千九年,介子推等人始终从之。后重耳当了国君 (晋文公),赏赠随从出亡人员,介子推不求封赏,与母亲隐居绵山,文公找不到他,只好焚山逼他出来。他拒不出山,竟抱树烧死在山中。为了纪念他,每年冬至后一百零五日禁火寒食,俗称寒食节。②御柳:御苑的柳树。③汉宫: 实指唐宫。传蜡烛:唐代有在寒食节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赐近臣以示恩宠的制度。传蜡烛,指传烛以燃火。④五侯: 一说指宦官,一说指外戚。 【今译】 春日的京城中,      无处不是飞舞的杨花;      寒食的东风里,      皇宫御柳横斜。      暮色降临,      恩赐的烛火从宫里传出,      那淡淡的轻烟,      一缕缕地散入宠臣之家。 【全诗赏析】 韩翃是名列“大历十才子”的诗人之一。在大历诗坛上, 部分诗人诗作尚存有盛唐余韵, 这首 《寒食》诗便是一例。 诗题一作《寒食即事》。“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的节日,在清明前两日。古人每逢此节, 前后三天不生火, 只吃现成冷食, 故名寒食。据《西京杂记》记载,在汉代,寒食这天虽然全国都禁火,但皇帝却赏赐给侯门贵族以蜡烛,特许照明, 以示恩宠。唐承汉制, 因袭旧例, 也在寒食传烛示恩。元稹 《连昌宫词》有“特勅宫中许燃烛”之句,说的就是这事。本诗借汉事以喻唐事, 以见皇家恩泽只惠及上层, 在绮丽的春光描绘中,微露出讽谏之意。 前两句写京城春色。“春城无处不飞花”是烩炙人口的名句,它的好处在于, 写出了暮春时节人人眼中所见、人人笔下所无的特有景致。“春城”指春天的长安城,造语新颖,音调谐和,给人以美感。“无处不”是用双重否定表肯定, 表达效果较直述语气更为强烈; 若换成“春城处处皆飞花”,势必索然寡味。“飞花”指随风飞舞的柳絮, 杜甫《寒食》: “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是其用字所本, 有人解作“落红无数”, 不妥。就因果关系来看,首句实承次句而来,正因为“寒食东风御柳斜”,所以才“春城无处不飞花”。在这春光浓丽的寒食节,东风吹拂,御柳夭斜,枝头柳絮,漫天遍地, 轻扬曼舞, 才使得偌大的长安城无处不飞花。 春天到处万紫千红, 可写的景物甚多, 诗人仅选取了 “御柳飞花”这一最富有特征的景物加以描写, 让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豹,真可谓“动人春色不须多” 了。在描写时, 诗人避免了直接陈述, 用因果倒置手法来突出“飞花”,用双重否定句来强调“飞花”,取得了一波三折、情致宛转的艺术效果。诗人在柳上着一“御”字, 显示出描写的是皇家宫苑的柳树, 又自然地引出下面的 “汉宫”。 后两句写当日情事, 时间由白昼移至傍晚。寒食禁火, 一般百姓家中夜间也不许点灯, 但是贵族阶层却获准例外。“日暮汉宫传蜡烛”, 在傍晚时分, 皇帝已派人将蜡烛颁赐到贵族家中了。挨家挨户地颁赐, 所以说“传”。谁人有权领受皇帝赐烛的殊荣?“轻烟散入五侯家”。蜡烛质量愈高,烟子愈少,所以说“轻烟”。这 “轻烟”是皇帝恩泽的象征,领受它的是皇帝最宠幸的“五侯”。“五侯”本是汉朝典故。西汉成帝时, 外戚王谭等五人同日封侯,世称五侯, 见《汉书 ·元后传》。东汉顺帝时, 外戚梁冀之子及叔父五人封侯,世称梁氏五侯, 见《后汉书·陈蕃传》。东汉桓帝时,封宦官单超等五人为侯,亦号五侯, 见(后汉书·单超传)。总之,五侯不是指外戚, 就是指宦官。诗人在这里当然不会是仅仅咏题汉事,而是以古喻今。安史乱后以来, 宦官专擅朝政, 政治日趋腐败, 有如汉末之世。此诗显然暗寓讽谕之意, 清代诗论家吴乔曾予以评说: “唐之亡国由于宦者握兵, 实代宗授之以柄。此诗在德宗建中初, 只 ‘五侯’ 二字见意, 唐诗之通于 《春秋》 者也。” ( 《围炉诗话》 卷一) 这是说此诗具有 “惩恶而劝善” 的 “春秋笔法”。 确实, 这首诗虽然用意深刻, 但在表现上相当含蓄。从表面上看,它只是描写了寒食的景色, 记载了一件皇家在这个传统节日中的例行故事,甚至于可以将它看成是一篇赞美皇帝对臣下施加恩泽的颂歌。据孟棨《本事诗》记载, 建中初年 (780),德宗因为欣赏此诗, 亲自点名起用韩翃为驾部郎中,知制诰。可见德宗或者视此诗为歌颂皇恩,或者并不在乎诗中婉的讽刺意味。这种似歌颂而实讽刺,明扬暗抑的艺术手法,可以达到讽喻的目的而又不至于逆忤龙颜, 正是《毛诗序》所主张的 “主文而谲谏”理论的妙用。 本诗写景之省净,言情之委婉,不着议论而用意自见, 皆与盛唐诗风切近。翁方纲《石洲诗话》评说:“韩君平风致翩翩, 尚觉右丞(王维)以来格韵去人不远。”读此诗, 信然。 【点评】 时方禁烟,乃宫中传烛以分火,则先及五侯之家为近君而多宠也。(唐汝询《唐诗解》) 不飞花飞字,窥作者之意,初欲用开字,开字下不妙,故用飞字,开字呆,飞字灵,与下句风字有情,东字与春字有情,柳字与花字有情,御字与宫字有情,斜字与飞字有情,蜡烛字与日暮字有情,烟字与风字有情,春字与柳字有情,五侯字与汉字有情,散字与传字有情,寒食字又装叠得妙。其用心细密,如一匹蜀锦,无一丝跳梭,真正能手。今人将字蛮下,熟玩此诗,则不敢轻易用字也。(徐增《说唐诗》卷十二) 首句逗出寒食,次句以“御柳斜”三字引线,下“汉宫传蜡烛”便不突。“散入五侯家”,谓近幸者先得之,有托讽意。(黄叔灿《唐诗笺注》) 韩君平“春城何处不飞花”,只说侯家富贵,而对面之寥落可知,与少伯“昨夜风开露井桃”一例,所谓怨而不怒也。(管世铭《读雪山房杂著》) 清明赐火,则寒食之暮,为时近矣。(吴昌祺《删订唐诗解》)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榕树文轩网 » 【】韩翃《寒食》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赞 (3) 打赏一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