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诗句】“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本文分享李白的诗句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希望大家喜欢。

【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出处】唐·李白《静夜思》 【注释】抬起头来,望见皓月当空明光光;低下头 来,思念故乡情意绵长长。后用来表达异乡游子对月怀人的深情。 【鉴赏】明亮的月光照在我的床前,那白哲的光线使我误以为是地上铺了一层厚厚的霜;此时我抬头望那天边一轮皎洁的明月,不禁勾起思乡情怀而低下头来回想故乡的事事物物了。 诗中借月光、地上霜、抬头、低头等将作者思乡愁绪的各种心理变化很自然地表露出来。 【全诗】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解题】 此诗作年不详。静夜思:李白自制乐府诗题,《乐府诗集》卷九○列入《新乐府辞》。其实李白此类诗仍保持旧题乐府的传统特质,与后来元稹、白居易的新乐府不同。诗中于朦胧飘忽中写出羁旅异乡之苦,在“举头”“低头”间传出游子思乡的神情与心态。沈德潜《唐诗别裁》卷一九评此诗曰:“百千旅情,虽说明却不说尽。”全诗语言平易,意境含蓄深远,成为千古思乡名曲。 【鉴赏】 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 工者。”(《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 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艺圃撷馀》) 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 个榜样。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像,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 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 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 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 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 经常看到的。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 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 “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 之妙。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而在诗中出现的。这诗 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的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 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 难想像,这两句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 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 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像 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 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 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 这时,他完 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 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 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 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 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 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 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 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我们不难领会到李白绝 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关键词 远客思乡之情 耐人寻绎 清新朴素 明白如话 细致而深曲 脱口吟成 浑然无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榕树文轩网 » 【李白的诗句】“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赞 (81) 打赏一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