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享李白的诗句和天门中断楚江开下一句。希望大家喜欢。
【诗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出处】唐·李白《望天门山》 【意思1】楚江之水,劈开天门山,从缺口处奔腾流过,伸向远方。清澈 碧绿的东流水在这里转头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隔江对峙,一叶孤舟从 遥远的天边飘摇而来。多么雄伟壮丽的景象,宛如一幅神奇的山水图 画,表现出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无限的赞美之情。此诗动词运用熨 贴,使全诗充满生气,有飞动之感。 注: 天门,山名,由东、西梁山组成,两山隔江相对如门,故称天 门山。楚江,长江的一段水流,经湖北宜昌流至安徽芜湖。回,回旋。 【鉴赏】 这首七绝描绘了诗人望中所见的天门山夹江对峙,楚江千回百折 的雄奇秀丽景色。首句借天门山中断为东西两山,突现楚江的奔腾浩 荡,极写它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竟把“天门”撞开。第二句借 江流至此汹涌回旋,突现天门山的奇险——竟然遇水倒回。三、四句写 一片孤帆从天水接连的日边,顺流而来,诗人望天门的视点也随之由远 而近。诗中“断”、“开”、“流”、“回”、“出”、“来”六个动 词用得精确生动而有力。碧水、红日、孤帆构成了一幅色彩缤纷、开朗 明快而又秀丽的画面,寓含着诗人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全诗】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①天门山:在今安徽省当涂县与和县界临的长江两岸,东梁山在东岸当涂境内,又名博望山;西梁山在西岸和县境内。二山夹江对峙,远望相对如门,合称天门山。②中断:从当中断开一个缺口。楚江:天门山附近一带古属楚国,故称流经这里的一段长江为楚江。至此回:一作“至北回”或“直北回”。长江东流,至此遇天门山,由于江面狭窄,水流湍急,形成回旋的水流,折而转向北面流去。 【点评】 小诗容量不小。以已经充分表达出来的内容补足题意,则可拟作《舟行望天门山》。其实何止写山,还相当别致地写到水——急流的大水。又看似纯为写景,还相当巧妙地抒了情——热爱奇山雄水的一片热情。并且于无形处塑造了一位在前进的道路上昂首挺立、心怀激动、思绪奔放,迎着太阳勇往直前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诗人对壮丽事物的满腔热爱和他豪迈个性的精神力量,总在诗行间洋溢突涌,使这首以劲健之笔画出的山水图,完全可以作为充满阳刚之美的写景代表作来鉴赏。 【解题】 此诗约作于开元十三年(725),时李白出蜀后第一次舟行过天门山。天门山:在今安徽当涂西南长江两岸。东为博望山,西为梁山,两山夹江对峙,中间如门,故合称天门山。全诗四句无一“望”字,实乃句句写“望”。首句从上游远望天门山全景,山水合写;次句舟近天门山,望水流冲击岩壁回旋的近景,单写水;三句舟至两山间,望左右两岸移步换形层出不穷之山景,单写山;末句舟过天门山后江面辽阔,遥望日边来帆,拓开境界。诗中描绘天门山雄伟秀丽景色,反映出诗人初见此美景的喜悦心情以及朝气蓬勃、潇洒矫健的精神风貌。《唐宋诗醇》卷七评云:“此及‘朝辞白帝’等作,俱极自然,洵属神品,足以擅场一代。” 【赏析】 天门山,指安徽当涂县的东、西梁山; 两山夹江对峙,就像一座天然的 门户。诗人舟行天门,雄丽的江山触发了他的诗兴,于是即兴挥毫,写下了 这篇对祖国江山的赞美之歌。 “天门中断楚江开”。先写山,梁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 然断开,江水就从断口咆哮奔腾,喷涌而出。一个“开”字,既照应了天 门,又写出了江水被阻而积蓄的涌泻千里的气势,为下面的“碧水东流至此 回”的“回”字伏线。然后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被山阻挡,冲波逆折,白 浪滔天。山壮水势,水助山威,江、山映衬,形成了惊心动魄的奇观。第三句 用一个“出”字,化静为动;静穆的青山,将雄峻、优美的身姿呈现给诗 人,使人神迷心醉。末句“孤帆一片日边来”,忽然转写映着阳光、顺流而 下的一叶轻舟。乍一看,它似乎和“两岸青山相对出”并列,只是这幅山水 画中的一笔重彩;其实,它正是前一句的因,因为诗人就坐在这一叶轻舟上 瞭望天门,两岸的山和疾驶的船作相对运动,便都有了动感。“日边来”似 乎无理,但它使我们立即联想到“忽复乘舟梦日边”、“直挂云帆济沧海” 的诗句。这乘长风破万里浪的云帆和光辉的红日,正是表现李白遭际圣君、 成就功业的典型意象。而李白那豪放不羁,乐观自信,勇于追求的性格和丰 富的充满激情的内心世界,就从这忽而雄放奇险,忽而壮丽辉煌的飞动多变 的境界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榕树文轩网 » 【李白的诗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