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资源现状

本文核心词:水资源现状。

中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然而,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仅2002年,全国淡水取用量达到5497亿立方米,大约占世界年取用量的13%,是美国1995年淡水供应量4700亿立方米的约1.2倍。

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开始闹水荒,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水荒由局部逐渐蔓延至全国,情势越来越严重,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已经带来了严重影响。

缺水:全面告急

・北方资源性缺水!

・南方水质性缺水!

・中西部工程性缺水!

“中国是一个中度缺水的国家”,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吴季松说,这是从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上得出的判断。据统计,我国目前缺水总量估计为400亿立方米,每年受旱面积200万~260万平方千米,影响粮食产量150亿~200亿千克,影响工业产值2000多亿元,全国还有7000万人饮水困难。缺水对环境和人的身心健康都有着严重的影响。

从人口和水资源分布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水资源南北分配的差异非常明显。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人口占了中国的54%,但是水资源却占了81%。北方人口占46%,水资源只有19%。专家指出,由于自然环境以及高强度的人类

活动的影响,北方的水资源进一步减少,南方水资源进一步增加。这个趋势在最近20年尤其明显。这就更加重了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和南北水资源的不平衡。 最近几年,北方连年干旱。如果说北方资源性缺水日益严重令人忧心,南方的状况也并不乐观。专家指出,南方地区由于不注意污水的处理,把未经处理的污水大量排到天然河道,污染了水体,影响了水资源的有效性,造成有水不能用,形成了水质性缺水的严重状况。受大陆季风气候的影响,中国水资源在季节上分布极不均匀,总是连枯连涝。时间上不均匀的水资源的变化需要由水库来调节。建国以来,我国兴建了大量水库,但由于水源工程建设投资额大,投资回报率不高,难以吸引更多建设资金。这种由工程滞后原因造成的工程型缺水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尤其明显。

用水:逐年增长

1949~2002年,全国总用水量增加了4000多亿立方米,大约每10年增加1000亿立方米,年平均增加约100亿立方米。1980年以后,全国总用水量的增长幅度略有下降,但年平均增长量仍有62亿立方米左右。

在这期间,全国的用水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农业用水比例逐步下降,而工业、城镇生活用水比例则有所增加。

与2001年比较,2002年生活用水量增加了19亿立方米,工业用水增加1亿立方米,农业用水减少90亿立方米。

在省级行政区中,用水量大于400亿立方米的是新疆、江苏和广东,约占全国用水量的25.5%;工业用水占其总用水量30%以上的是上海、重庆、湖北和江苏。

水质:不容乐观

根据环境部门对全国河流、湖泊、水库的水质状况的监测,由于近年来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的排放等原因,我国主要水系的水体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2003年,我国7大水系污染程度从重到轻依次为:海河、辽河、黄河、淮河、松花江、长江和珠江。其中407个重点监测断面中,只有38.1%的断面满足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规定的I~Ⅲ类水质要求。我们不禁要问,这样下去,究竟还有多少水是我们能饮用的。

排污:冲破最后防线

据统计,我国每年的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排放总量已达到631亿吨,这相当于我们每人每年排放40多吨的废污水,而其中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了江河湖海。以长江流域为例,在废污水排放中,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分别占75%和25%左右,在流域涉及的18个省、市和自治区中,四川、湖北、湖南、江苏、上海和江西6省市的废污水排放量占流域总量的84.6%,是废污水的主要产生地。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有机物、石油类、挥发酚、氰化物、硫化物、汞、镉、铬、铅、砷等。在21个干流城市中,上海市排放的废污水量约占21个城市排放总量的30.7%,武汉市占18.1%,南京市占15.8%,重庆市占8.8%;四大城市合计占73.4%,是长江最主要的污染源。由于污染严重,长江岸边形成许多污染带,在干流21个城市中,重庆、岳阳、武汉、南京、镇江、上海6市累计形成了近600千米的污染带,长度占长江干流污染带总长的73%。

地球上有丰富的水,分布很广泛,全球约有3/4的面积覆盖着水,因而地球有“水的行星”之称。地球上水的储量也很大,约140亿亿立方米,其中94%分布在海洋中,不可能直接为人类生活与生产所利用。据联合国1977年的统计,全球的淡水储量仅3.5亿亿立方米,而这些淡水资源中又有多少能被人类利用呢? 统计表明,分布在南北两极与高山冰川积雪、永冻土底冰层及深层地下水等难以利用的淡水占淡水总量的99.66%,因此,只有占淡水总量的0.34%的淡水才是人类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它们只占全球总储水量的0.007%。这表明能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确是有限的,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淡水资源虽然有限,但绝对数量还是不少,人均占有量也有几百万立方米之多。那么为什么有些地方还经常闹水荒呢?原来,淡水资源在全球的地理分布极不平衡。多水的地区,如东亚、南亚,大量的雨水转化为地表径流。白白流归大海;而干旱的荒漠地区则极度缺水,如埃塞俄比亚、苏丹、南非、肯尼亚等地区。以我国而言,内蒙及大西北是极度干旱地区,黄淮海地区也是十分缺乏水资源的地区。再加上世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耗水量急剧增加;城市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饮用水大幅度增加,致使全世界60%的地区供水不足,很多国家闹水荒。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离不开水。中国黄河的频繁断流,长江冰川面积的逐渐缩小,大量水土流失等,给我们留下沉重的思考。我国人均水量少,只有世界平均水量的1/4,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利部水资源司郭孟卓司长在中国科协2001年学术年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已经将粮食、石油和水确定为三大战略资源。正如水利部副部长索丽生在此会上作报告时所言:“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中国有可能在未来出现严重的水危机。水资源问题已成为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必须认真解决的重大问题。”认识我国水资源利用的现状,洞察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的主要原因,提出解决困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水资源问题及对策意义重大。

一、我国水资源现状

1.水资源短缺

目前,水资源严重缺乏构成的水危机已威胁到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使各国的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都面临着严峻考验。全球水资源为14亿km3,工农业用水分别占世界用水量25%和70%。因人口急剧增长,全球人均水资源拥有量近几年已减少25%。历来被认为资

源丰富的我国,水资源问题不容乐观,人口占世界的22%,而淡水量仅占世界的8%,人均占有量为2400km3。目前1.33亿hm2耕地中,尚有0.55亿hm2为无灌溉条件的干旱地,有0.93亿hm2草场缺水,全国每年有2亿hm2农田受旱灾威胁,农村8000万人和6000万只家禽饮水困难。农业缺水量达3000亿m3。我国主要河流黄河自80年代以来,几乎年年出现断流,且断流流域不断延长,范围不断扩大,断流频数、历时不断增加,给工农业造成巨大损失,平均每年损失为200亿元,同时断流也给沿黄居民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

2.水污染严重

近年来,我国水体污染日益严重,全国每年排放污水高达360亿吨,除70%的工业废水和不到10%的生活污水经处理排放外,其余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致使水质严重恶化,污水中化学需氧量、重金属、砷、氰化物、挥发酚等都呈上升趋势,全国9.5万公里河川,有1.9万公里受到污染,0.5万公里受到严重污染,清江变浊,浊水变臭,鱼虾绝迹,令人触目惊心。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水系污染严重,86%城市河流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水体污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3.水土流失严重

由于森林植被受到严重破坏,水资源平衡受到破坏,一方面造成水源减少,一个些地区连年干旱,另一方面一些地区连年出现洪涝灾害。干旱和水灾都给工农业及人民生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水土严重流失,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的土壤近50亿吨,相当于耕作层为33cm的耕地130万hm2,减少耕地300万hm2,经济损失100亿元,占国土面积39%的水土流失区域内的河流以高含沙著称世界,仅以黄河为例,黄河下游河床每年以10cm的抬升,已高出地面3-10米,成为地上悬河。由于淤积,全国损失水库容量累计200亿m3。

4.水价严重偏低,水资源浪费严重

水资源是人类宝贵的财富,供水具有成本,这就体现水的商业价值。但是我国现行水价偏低,在发达国家水价与电价的比例是6:1,水比电贵,而在我国是1:1,甚至更低,水费往往只是象征性地收一点,不讲经济效益,水利建设投资也是由国家财政预算加以解决。近年来,国家对水利行业尽管进行了多方面和大量的改革,但水价调整力度远远不够,目前水价根本起不到调节水资源市场供求矛盾的作用。统计资料表明:全国各地水费标准只达到测算成本的62%,农业水价还不到成本的1/3;水费仅占居民日常开支的0.3%左右。水价格的低下,使之与其他商品相比,比价十分不合理,许多家庭支付的水费占家庭生活支出费用的比重越来越低,每人每月的水费不足500g大米的价值。黄河流域水价更是偏低,宁夏、内蒙古、河南、山东四省区的引黄灌区水费标准仅为6厘-4分,引水渠道水价更低,下游引黄渠道1000m2黄河水的水价仅相当于一瓶矿泉水的价格。城市用水以北京市为例,根据北京市场

自来水公司的分析,90年代初,北京市自来水公司的组织较全,据计算北京自来水的综合成本为0.53元/m3,但是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的’价格仅0.30元/m3,商业和机关、建筑事业,一般旅馆和招待所的水价为0.45元/m3,大饭店、高级宾馆的水价为1.00元/m3,自来水水价低于实际成本,导致自来水公司连年亏损,*政府补贴,这一方面影响了公司制水的积极性“制水越多,售水越多,亏损越多”,另一方面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水价偏低导致用户对水的价格不敏感,节水观念淡薄,造成用水过程中大量浪费。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水的有效利用率仅为40-5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只有30%左右,损耗量高出发达国家两倍。同时由于低水价导致人们对水资源稀缺性缺乏足够认识,对水资源保护认识也存在不足,以致在浪费水资源同时,还不断向水中大量排放污染物。

二、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的主要原因分析

1.水资源产权管理混乱

按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水资源归国家、全民所有。这种安排在传统体制下必将会演化为国家拥有归属权,国家之中的不同利益主体拥有使用权的结果。现实情况下国家这一所有者代表经常缺位从而导致对水资源使用者的管理不完善,表现在使用者无偿占有或使用水资源,对破坏、严重浪费水资源的使用者缺乏有效的制约措施。

在存在水资源产权转让市场的情况下,水资源的使用权数量是根据使用水资源的效率原则来配置的。然而在其不健全或根本不存在的情况下,水资源使用权数量的配置则难以体现效率原则。由于现行水资源产权关系缺乏灵活有效的转让方式,导致谁占用水资源谁就控制水资源的使用权,影响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传统的水资源管理部门的弊端主要是以条条为主,块块为辅条块分割严重,块块利益诱导大于条条约束;部门林立,缺乏综合管理,管理方式单一,手段落后,排除或基本排除市场的作用。可以想象这样的管理必然导致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经济合理性依据,难以实现其最优配置,难以有效地调动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积极性。

2.水资源的价格机制不合理

受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政府和人民对水资源的稀缺性问题没能充分认识,水资源无论以要素身份对企业还是以商品身份对消费者而言,几乎是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相应的价格形成机制下,国家所确定的水资源价格对调节水资源的供求关系及其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也就基本不起作用。在相应的价格运行机制下,因价格制定主体认识的偏差所确定的价格也不会通过其自身运动而得以纠正。所以尽管8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水的供应价格大幅度上升,但由于水资源价格机制不合理的状况没有得以改变,故而水价仍然不合理。

3.经济发展战略的失误

第一,工业布局的偏差。首先,工业布局未能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如企业过度集中,企业类型和规模未能根据当地水资源条件进行调整和控制。其次,工业布局不合理加剧了水资源的污染,如将一些对水资源危害严重的工业项目设在城市水源上游。此外,许多城市的饮水水库单纯追求经济效益,搞成旅游度假村,造成城市饮用水因水源污染而发生困难。再次,我国工业技术水平低下又加大了水资源消耗。

第二,忽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非工业污染呈上升的趋势。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量迅速增加,每年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大约已占废水排放总量的一半左右。但是我国城市的环境基础设施薄弱,不少城市还没有污水处理厂。现有的污水处理设施由于数量不足以及在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上存在着问题,全国约有90%以上的生活污水得不到处理。而与此同时,世界发达国家的污水处理率平均为90%。

第三,乡镇工业的盲目发展和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对生态问题的忽视,造成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

三、我国水资源利用的对策

1.建立健全明确的水体资源管理制度。目前应建立健全国务院直接领导、按流域进行管理的水体资源管理机构,代表国家综合管理有关水资源的各种事务:制定和贯彻执行有关水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拟订全国性水资源管理制度,组织实施并进行监督;统筹规划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战略并制定相应的中长期计划;组织对全国水资源的调查和监测并定期公布。目前首要的任务是国家及各级水利部门要遵循水量与水质并重、资源与工程一体化的思想,高效地发挥水资源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加紧完成南水北调工程,制定区域水资源保护规划、控制地下水超采,保护濒于干涸的重要湖泊和风景游览区的涌泉以及防治水污染。

2.加强水资源产权管理,对水资源使用部门实行水资源有偿使用和转让。国家应凭借所有者身份对水资源使用者征收水资源补偿费或水资源占用费和水资源税,以期对使用者占用的水资源价值的补偿,使后代不至因为上一代的水资源耗竭而造成发展的不可持续,同时还可促使使用者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高水资源的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3.加强水资源的法制建设,强化水资源保护。加强水资源的法制建设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首先是要建立健全保护水资源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已有的《水污染防治法》、《城市节约用水管理的规定》、《水法》、《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和《关于防治水污染技术政策的规定》等法律、法规虽已体系化,但却未达到协调化和完善化,而且规定过于原则,可操作性不够,缺乏相应的配套法规。法制建设的另一方面是执法。加强执法管理一是

要做到执法要严、违法必究,对违法的责任人除警告、经济制裁外,还应追究其刑事责任;二是要对有影响的违法案件公开处理、严厉打击;三是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执法监督。

4.完善水资源的价格机制。水资源价格机制的完善是一渐近的过程,国家应切实把“补偿成本、合理收益、公平负担”作为制定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的原则,尽快实现完全成本化:以防洪等社会效益为主的水利工程,其运行维护费用由各级财政预算支付;用于供水、发电、养殖等多种经营、能产生效益的水利工程,其供水成本由商品水补偿,促进“以水养水”。当然还应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承受能力、当地的资源状况以及物价指数的变动做出相应调整。

5.调整缺水地区的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在缺水严重的地区,要尽可能少上或不上用水量大、污染严重的新的工业企业和服务业;对原有的产业结构进行相应调整,淘汰耗水过多的企业,扶持符合当地水资源政策的企业。

6.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彻底消除污染是不可能做到的,因此,要确定一个最优污染水平。在确定了这个最优污染水平之后,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实行污染控制规划制度。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编制污染控制计划,根据河流的水质现状和自净能力将污染控制标准分配到各地。(2)建立健全排污许可证制度。国家应通过对如排污许可证适用的范围、总量控制指标的确定、违反排污许可证制度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排污许可证内容的修改、限制条件的增加和撤销、颁发许可证的程序以及许可证的有偿转让等内容从法律、法规上加以明确规定,以建立健全排污许可证制度,使之有效地发挥减少污染、防治并举的作用。(3)完善对工业企业污染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工业企业尤其是乡镇工业企业的污染管理。(4)从整个区域或流域出发,把水量、水质和水污染防治结合起来,统筹兼顾、统一规划。在建设流域性水利工程设施时,要考虑清水与污水的比例关系;在进行城市规划时,要把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统筹考虑;根据污水的性质,处理后的用途及当地的自然、经济条件,采用多种处理途径。

7.塑造节约用水的制度。在农业用水方面,塑造利用农业节水的制度,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为此,首先要培育灌溉水市场。其次是推动作物节水技术创新、培育节水技术市场;再次是应重构包括工程节水、生物节水、农艺节水和管理节水等四个子系统在内的节水农业技术系统;最后,由于我国版图较大,农用水资源丰缺并存,故可以在灌溉农业区推广输水工程+常规节灌+水价控制的模式和旱作农业区推行集水工程+现代喷微灌+农艺措施的不同的节水模式。在工业用水方面,塑造利于工业节水的制度,建造节水工业。为此,应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实行节水考核制度,对于定额以内的用水,采用较低的费率;高于配额的用水,则按分级提价的原则,收取较高的水资源税、费。为了鼓励节约用水,可允许企业对节水部分进行有偿转让,以促进节水成本低的企业率先节水,从而带动整个工业向节水方向迈进。其次是严格实行用水许可制度。目前无证开采,超量开采比比皆是,为此应加大投入,搞好执法检查。在城市用水方面,塑造利于城市生活节约用水的制度,加强生活用水的

节约管理。首先应使生活用水的价格合理,起到激励节水的作用。生活用水水价的确定应更多由市场、消费者和政府共同参与制定,其价格不仅要包含制水、供水成本和合理的利润,还要包括污水处理费用。其次应推广使用节水器具。最后,利用公共传媒在全社会广泛进行节约、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宣传教育,使节约用水成为居民的自觉行动。

总之,要做到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协调发展,以上措施只是主要的几个方面。政府、社会和公民个人必须在水资源保护和利用过程中,更加开阔思路,减少错误决策,提高行动效率,这样必能实现人与水资源利用的和谐发展

http://news.qq.com/a/20070322/002075.htm

水资源的短缺成为全球面临的严重问题,水资源的日益匮乏给粮食安全和人类生存带来相当大的危害:中国有四百多座城市供水不足,一百一十多座城市严重缺水,三点二亿农村居民用水安全没有保障,全世界十一亿人用水困难,每年一百八十万儿童死于不洁净用水。 今年三月以来,中国春耕生产正面临着严峻的水资源制约。

此间分析认为,按目前的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正常年份中国缺水量将近四百亿立方米。以河北为例,目前该省每年都要超采四十至五十亿立方米的地下水来弥补用水缺口。由于地下水超采,致使河北形成近四万平方公里的中国最大地下水超采漏斗群,同时造成平原区河道干涸、湖泊湿地萎缩土地沙化、地表和地下水污染、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一系列严重后果。河北在自身水资源持续减少的窘境下,仍然艰难保证京津供水。

专家分析,随着京津冀三省市用水量急剧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和水事纠纷日趋突出。水资源紧缺及其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制约京津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而在黄河流域,由于黄河下游水资源紧缺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水质污染严重,对河口地区的湿地和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同时使主河槽淤积增加,平滩流量减小,对滩区一百八十多万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严重。

令人痛心的是,在黄河水资源短缺、工农业用水保障日益困难的情况下,一些地方却借生态建设名义,截引黄河水造景、造纸浆林、进行沙漠开发,造成水资源浪费。此种奢侈的水资源利用方式,无异于“剜肉补疮”。

在今年中国“两会”上,政协委员们指出,中国水资源保护现状仍不容乐观,全社会应赶紧行动起来,保护水资源,防止水资源掠夺性开发,否则无法向子孙交代。

目前,中国一系列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举措正逐步展开,“十一五”时期,将建设一百个全国节水型社会试点,以带动各地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开展。中国水利部官员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设节水型社会,是保障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水资源无可替代,“爱惜水资源,保护生命之水”非一朝一夕之事,在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天,应该珍惜每一滴水,因为,水就是我们的生命之源。(完)

http://www.xinan.gov.cn/xahbj/xzxk/hbdsj/webinfo/2010/03/1269272747419825.htm

严峻的水资源问题一直是我国可持续发展中一个不能回避的难点,水资源短缺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成了中国无法回避的世纪挑战。

多方缺水,全面告急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国家。虽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却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排第110位,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除了水资源的不足外,我国水资源还存在着十分严重的分布不均匀性。水资源分布的趋

势是东南多西北少,相差十分悬殊。南方长江流域、珠江流域、浙闽台诸河片和西南诸河四个流域片的耕地面积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36.59%,但水资源占有量却占全国总量的81%,人均水资源量约为全国平均值的1.6倍,平均每公顷耕地占有的水资源量则为全国平均值的

2.2倍。而北方的辽河、海滦河、黄河、淮河四个流域片耕地很多,人口密度也不低,但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总量的19%,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全国平均值的19%,平均每公顷耕地占有的水资源量则为全国平均值的15%。因此,我国北方不少地区和城市缺水现象十分严重。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雨主要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量的年际、季际变化也很大,因而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全国大部分地区在汛期四个月左右的径流量占据了全年降雨量的60%―80%,集中程度超过欧美大陆,与印度相似。这就导致了年内的分布不均,甚至出现连续丰水年或连续枯水年的情形,使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水的短缺问题更加严重。

农业缺水和城市缺水是中国缺水的两大主要表现。由于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用水占全国用水总量的绝大部分。目前全国有效灌溉面积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51.2%,近一半的耕地得不到灌溉,其中位于北方的灌溉耕地约占72%。河北、山东和河南三省缺水最多:西北地区缺水量也不少,而且区内大部分地区为黄土高原,人烟稀少,改善灌溉系统的难度较大:宁夏、内蒙古的沿黄灌区以及汉中盆地、河西走廊一带,则急需扩大灌溉面积。

城市是人口密集和工业、商业活动频繁的地区,城市缺水在中国表现得十分尖锐。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缺水城市已达300余个,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有114个。

“水荒”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头号大敌。

效率低下,浪费严重

除了水资源的天生短缺外,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仅2002年,全国淡水取用量达到5497亿立方米,大约占世界年取用量的13%,是美国1995年淡水供应量的1.2倍。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用水量却逐年递增,速度惊人。1949年总用水量仅为1030亿立方米,1980年为4437亿立方米,2004年增长到5548亿立方米。目前我国的用水量大约是10条黄河的水量。

更让人忧心的是,长期以来我国存在着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用水效率不高,用水浪费严重的现象,这也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的水资源短缺现象。

农业用水效率方面,全国平均单方灌溉水粮食产量约为1公斤,而世界上先进水平的国家平均单方灌溉水粮食产量达到2.5―3.0公斤。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仍然采取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农业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35%,而一些发达国家,节水灌溉面积比例都达到了80%以上。

同样,我国工业用水也存在着重复利用和再生利用程度较低、用水工艺落后、用水效率较低等一系列问题。我国2004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196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约为60%~65%。国外发达国家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却一般都在50立方米以下,工业

用水重复利用率一般在80%~85%以上。

生活用水方面,公众节水意识不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城市生活用水的数量虽然远远低于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量,但生活用水中人们对水资源的毫不吝惜和肆无忌惮的浪费却与前两者相差不大。据统计,北京市仅一年的洗车耗水量,就相当于一个多昆明湖或6个北海的蓄水量。

开采过度,大量污染

在我们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中,有70%来自于地下,由于人口增长及对水的要求增高,也增加了对地下水的压力。许多地区,地下水正在被过度汲取,有些地区更是变本加厉,其后果就是引起水位降低,造成土地塌陷,盐水被引入淡水水源以及生态的严重破坏。

目前我国有50多个城市发生了因地下水过度开采而引发的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灾害,沉降面积达到9.4万平方公里。许多地区出现了农业、工业争夺地下水资源的状况,“井越打越深,泵越换越大,钱越花越多,水越抽越少”是这些地区普遍存在问题。

陕西西安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由于几个世纪以来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古城西安正面临着危重的沉陷危机,西安著名的景点大雁塔,从16世纪初开始就向西北方向发生了倾斜,到1996年,大雁塔的倾斜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值1010毫米,经过各级部门近10年的抢救,大雁塔倾斜的势头得到了遏止,但它现在的倾斜幅度依然超过了1米。

另一方面,由于长期的不合理用水以及污染加剧,中国的水质性缺水问题也日趋严重,造成了很多地区“有水不能喝”的荒唐景象。

黄浦江穿城而过,紧贴长江与东海的上海,一直享有“东方水都”的美名,然而,它却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与中国北方一些城市水资源严重匮乏不同,上海有水,但缺的是好水。尽管上海的水资源总量较为充沛,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十分有限,仅占地表水资源的20%。

黄浦江被称为上海的“母亲河”,上海市民80%的饮用水来自黄浦江。尽管近年来上海市政府加大了对黄浦江环境整治力度,但“隐形”污染依然触目惊心。目前,每天仍有数百万吨废污水排入黄浦江,一年则高达20亿吨,比全年平均降水产生的径流量还多,致使黄浦江及其支流的水质终年维持在Ⅲ类至V类之间(国家规定饮用水水源水质必须在Ⅱ类水以上),这已经给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形成较大压力。由于黄浦江取水量的不断增加,而上游来水不足以稀释排入的污水,影响到黄浦江的自净能力,加重了水质污染程度。同时,又因黄浦江是潮汐型河流,咸潮入侵更使得黄浦江下游污水上溯,对城区的水厂取水口造成极大威胁。

根据环境部门对全国河流、湖泊、水库的水质状况的监测,由于近年来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的排放等原因,我国主要水系的水体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2003年,我国7大水系污染程度从重到轻依次为:海河、辽河、黄河、淮河、松花江、长江和珠江。

节水建设,刻不容缓

“建立节水型社会,是解决中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其意义和深远影响不亚于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国家水利部部长汪恕成一直强调这个观点。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等部门已正式出台《“十一五”时期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值得关注的是,这个目标确定,到2010年中国万元GDP用水量必须降低20%。据水利部透露,一系列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举措正逐步展开。“十一五”时期,内地将建设100个全国节水型社会试点,总结和推广一批有代表性的试点经验。原则上每个省区市都建设一到两个全国试点,以带动各地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开展。

与此同时,“十一五”期间,国家将通过五大途径来确保节水型社会取得明显成效:明晰初始水权;确定水资源宏观总量与微观定额两套指标体系;综合采用法律措施、工程措施、经济措施、行政措施、科技措施保证用水控制指标的实现;制定用水权交易市场规则,建立用水权交易市场,实行用水权有偿转让,实现水资源的高效配置;用水户参与管理。

我们相信,通过这一系列措施,“节水”将成为中国每个家庭的“必修课”。(

http://www.xinan.gov.cn/xahbj/xzxk/hbdsj/webinfo/2010/03/1269272747419825.htm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榕树文轩网 » 中国水资源现状

赞 (0) 打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