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核心词:格里高利圣咏。
论格里高利圣咏的形成与发展
摘要: 本文主要从宗教、历史及个人等方面论述了格里高利圣咏的形成,阐述了格里高利圣咏的基本特征,并简述了其发展及其重要意义。 关键词: 格里高利 圣咏 附加段 继续咏 宗教剧 在西方音乐的发展史上,格里高利圣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西方中世纪教会音乐的历史是围绕着对格里高利圣咏的建立、修饰、扩展而展开的。格里高利圣咏的形成有其复杂的社会、政治、历史、文化原因,在音乐历史长河中,经历了长期、复杂变化的过程。本文主要论述格里高利圣咏的形成和发展及其重要意义。 1.圣咏的概念 在西方宗教仪式中,一般把礼拜活动中的唱诵经文称为圣咏。格里高利圣咏使用于罗马教会礼拜仪式,以著名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命名,因表情肃穆、风格朴素,也被称为素歌。格里高利圣咏被认为是西方专业音乐发展的源头,因为它不仅具有宗教文化的职能,而且孕育出专业音乐的萌芽,对后来的音乐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2.格里高利圣咏的成因 格里高利圣咏的形成并不能完全归功于格里高利一世的贡献,事实上,格里高利圣咏是在格里高利一世之后一百多年的加洛林时代才开始广泛传播的。圣咏的形成过程也是十分复杂的。 2.1基督教的迅速发展 公元四世纪以来,基督教从地下走向公开,很快在各地广泛传播,基督教的礼拜仪式也要求从原始状态步入完善和规范。不同地区的基督教会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礼拜方式和圣咏音乐。这一时期流行的圣咏主要有这样几个:罗马的古罗马圣咏,米兰的安布罗斯圣咏,西班牙、葡萄牙一带流行的莫扎拉比克圣咏,爱尔兰、苏格兰及英国北部一带的凯尔特圣咏,以及流行于今法国、比利时一带的高卢圣咏。格里高利圣咏形成于约8、9世纪,它以罗马礼仪为基础,融合了高卢地区的礼仪因素,最后逐渐影响到西欧其他地区的圣咏,成为罗马天主教圣咏礼仪的统一规范和最高权威。 2.2格里高利一世的贡献 为了使基督教的礼拜典仪规范和统一,格里高利一世制订统一的’教会礼仪,整顿教会歌唱学校,并积极参与推广新的圣咏。 2.3历史原因 格里高利圣咏的形成还有其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公元754年,丕平在教皇的支持下登基加冕,成为法兰克王,作为回报,丕平随即废除管辖地区的高卢圣咏,引进纯正的罗马教仪。因此,也可以说格里高利圣咏是罗马教会和世俗王权相互利用的结果,是政教联姻在音乐上的一个产物。 2.4查理大帝的贡献 一开始从罗马带到高卢的圣咏可能只有词而没有音乐,为了让法兰克人掌握罗马圣咏,查理大帝为之不遗余力,一方面进一步取缔地方圣咏,强行推广罗马化的礼拜仪式,另一方面积极建立学校,训练人才,并邀请英国著名学者阿尔昆担任主持,管理全国教会学校。 2.5成形 罗马的音乐是通过口传进入高卢的,当它在新的土壤中时,一些高卢当地的礼仪音乐因素不可避免地被融合于外来的罗马圣咏,这样,就产生了一种新型的圣咏??格里高利圣咏。 3.格里高利圣咏的基本特征 格里高利圣咏的基本功能是服从宗教礼拜活动,基本功能决定其基本特征。所以最一般特征为:风格朴素、以拉丁文为歌词;音乐形式是无伴奏的纯男声、单声部;即兴式而无明显节拍特征;建立在单纯的自然音阶基础上;旋律音调比较平缓,以级进和三度进行为主,音域比较窄。格里高利圣咏的歌唱方式主要有四种:独唱、齐唱、交替歌唱(唱诗班分成两部分交相呼应)、应答歌唱(独唱咏唱后,唱诗班重复)。各种歌唱方式根据礼拜进行的不同场合决定。圣咏的咏唱内容有诵经祈祷和礼仪歌唱两种。其中诵经祈祷是一种类似于平调的半唱半念的朗诵风格,旋律性较差;而礼仪歌唱则突出庄重和神圣,旋律性增强。根据旋律与歌词的结合情况,礼仪歌唱又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音节式:一个旋律音对应于歌词的一个音节,音域较窄;纽姆式:若干音与歌词的一个音节对应;花唱式:由一个花唱片段对应于歌词的一个音节,具有华丽装饰特征。 格里高利圣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比较固定的音乐形式,其中最重要的有四种:1.诗篇歌调??这是最古老的圣咏,一般咏唱圣经中的诗篇。歌唱程式为:由一个短小旋律引入,歌调主体建立在一个静止的吟诵音上,最后通常有一个作为过渡的连接引入后面紧跟的交替圣歌。2.交替圣歌??这种形式最早是在咏唱诗篇时前后加的叠句,由交替歌唱而得名。后来这种叠句与诗篇脱离,演化成一种独立的歌唱段落,在弥撒、日课中均有使用。3.应答圣歌??这种形式由独唱者咏唱,唱诗班重复歌唱而得名,最常用于一些比较精细修饰的礼仪部分,如升阶经、哈里路亚。4.赞美诗??这是一种很古老的圣咏歌唱形式,由米兰大主教圣安布罗斯从拜占庭引进,歌词为有格律的诗体,属于音节式,只用于日课的礼拜仪式。 4.格里高利圣咏的扩展 9世纪以来,罗马天主教礼仪作为一种统一的宗教活动程序被确立,格里高利圣咏被视为规范的礼拜音乐。与此同时,教廷对圣咏进行扩展,即以不同方式对原圣咏近一步修饰或雕琢。圣咏的扩展主要体现于弥撒礼拜仪式,产生了附加段、继续咏及宗教礼仪剧,它们使教会单声部音乐达到空前繁荣。 附加段是指在原有的格里高利圣咏基础上进行附加或插入新的材料,形成圣咏的扩展。附加段长常用于日课中的交替圣歌、应答圣歌等部分。方式有引入式的,即在原圣咏前附加新的段落;也有中间插入式的,即在圣咏中间插入新的内容。附加和插入的目的在于对原圣咏内容进行说明、解释、引申。就具体附加手段来看,可以是附加新的内容,或新的旋律材料,也可以二者同时附加。附加段现象集中产生在北方地区,圣加尔修道院是创作附加段的重要中心。附加段兴起于9至10世纪,11世纪达到兴盛,12世纪逐渐衰落。 继续咏产生于9世纪左右的圣加尔修道院,一位名叫诺特克的僧侣和散文作家是继续咏的重要创造者。据诺特克述,他曾常常为无法记住复杂的花腔唱段而苦恼。后来一位来自法国的僧侣在花腔唱段下方填词,使记忆旋律的困难顿时消除。诺特克受此启发,按歌词音节配乐方式,精心为旋律填上散文歌词,继续咏由此产生。它在形式上的特点是:除开始段(a)和结束段(b)外,中间包含若干对长度不一的诗行,每一对用一旋律,典型形式为:abbccdd……n。继续咏在中世纪后期(包括文艺复兴时期)有很重要的影响,数量达到几百首。随着数量的不断增多、影响增大,慢慢显示出对礼拜音乐权威的危害,16世纪特兰托宗教会议下令取缔在圣咏中使用附加方式,除少数几首被保留外,大部分继续咏被禁用于罗马天主教礼拜仪式。 5.结语 格里高利圣咏的扩展在封闭的教会音乐中拉开一丝裂缝,通过附加段、继续咏、宗教剧,教会音乐开通了一条伸向外部世界的渠道,礼拜音乐的性质在无声无息中发生着悄悄的变化化。所以,格里高利圣咏是西方音乐发展的重要基础,单纯的格里高利圣咏一旦被精心修饰扩展,具有审美意味的艺术化音乐也就呼之欲出。 参考文献: [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5. [2][美]唐纳德?杰?格劳特,克劳德?帕利斯卡.西方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1. [3][英]杰拉尔德?亚伯拉罕著.牛?译,钱仁康,杨燕迪校订.简明论格里高利圣咏的形成与发展牛津音乐史.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12.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榕树文轩网 » 论格里高利圣咏的形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