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核心词:陈海宁。
海宁
浙江省北部城市
海宁(浙江省北部城市)
海宁市位于中国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北部,是浙北第一经济强县(市)。东距上海100公里,西接杭州,南濒钱塘江。1986年撤县设市。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是王国维、徐志摩、金庸、蒋百里等名人的故乡。气候四季分明,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才子之乡、文化之邦、皮革之都”的美誉。2010年11月,全国爱卫办考核组验收鉴定,海宁市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
目录城市概况行政规划自然环境经济概况城市概况
海宁市位于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南缘,钱塘江北岸,属嘉兴市下属县市,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百强县,2008年位列21名,2010年入选福布斯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第91位,福布斯25佳县级市第16位,2011年9月23日《福布斯》杂志9月23日评选出2011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25强,海宁市位列第11位(浙江第3位),总排名第78位。2011年1月,根据海宁市常住人口及对美元汇率,海宁人均GDP已超过一万美元。中国现代服务业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县市区。地理坐标为北纬30°15’-30°35’,东经120°18’-120°52’。东邻海盐县,南濒钱塘江,与绍兴上虞市、杭州萧山区隔江相望,西接杭州余杭区、江干区下沙,北连桐乡市、嘉兴秀洲区。市治海州街道,东距上海125公里。沪杭铁路、杭浦高速公路、01省道杭沪复线东西横贯市域,沪杭高速公路、沪杭高铁、320国道越过北境,杭州绕城高速东线穿行西部,08省道、钱江隧道与高速连接线、嘉绍高速南北贯穿市境。以“两横六纵”为主框架,市、镇、村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定级内河航道有46条,主干航道与京杭大运河相连。2012年海宁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服装协会评为“中国皮革皮草服装名城”“国字号”影视译制基地昨落户海宁2012年海宁获颁“浙商回归示范县”海宁又添金名片 中国进口食品城2015年全面开业海宁被评为“十大节庆城市”海宁被列入首批省级民间融资管理创新试点。
历史沿革
海宁是良渚文化发源地之一。据考古资料证明,距今6000-7000年间,在海宁土地上已有先民生息。在春秋战国时,海宁是越、吴、楚武原乡、隽李乡、御儿乡属地。秦时在海盐县、由拳县境内。东汉建安八年(203)陆逊在此任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三国吴黄武二年(223),析海盐、由拳盐官县,属吴郡,隶扬州,为海宁建县之始。 唐武德七年(624)并入钱塘县,贞观四年(630)复置盐官县。元贞元年(1295)升盐官州,天历二年(1329)改名海宁州。明洪武二年(1369)降为海宁县,属杭州府。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复升为州。民国元年(1912)改州为县,直属浙江省,民国37年(1948)属第一行政督察区。1949年5月解放,建海宁县,属嘉兴专区。1958年10月海盐县并入海宁县,到1961年12月复建海宁县。1986年11月,撤海宁县,设海宁市,属嘉兴市。 历史上海宁县治长期在盐官镇。抗日战争期间,曾先后迁移袁花一带乡间及县境以外,抗战胜利后设于硖石镇,后还治盐官镇。1949年6月,县人民政府移驻硖石镇。 据散见于典籍金石部分的记载,唐以前有二市、三镇、七乡、七里、四村。宋咸淳间(1265-1274),县辖6乡。元初有10乡,后并为6乡。明时有6乡,统3镇32都。清雍正六年(1728),设6乡、4镇和市都、安都、石都、上下都。宣统二年(1910),有1城、2镇、5乡共8个自治区。 民国初沿袭清制,后推行村里制、保甲制,行政区划多次变动。民国34年(1945),全县4个区、55个乡镇;民国35年缩编为44个乡镇;民国36年又调节器整为25个乡镇。 1949年6月,县人民政府建7个区、25个乡镇。1950年改为6个区、68个乡镇。1956年撤销区建制,设22个乡、68个乡镇。1958年10月实行人民公社,海盐县并入海宁,合建13个人民公社。1959年,恢复5个镇的建制。1961年5月,调整公社规模,设7个镇、37个公社;12月,海宁、海盐分县,海宁置24个公社、5个镇。1984年撤社建乡,全县5镇、23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一批乡陆续建为建制镇。 1998年全市15个镇、10个乡。1999年11月,调整为14个镇、4个乡。2001年10月,优化完善乡镇行政区划,全市调整为13个镇。2003年11月,行政区划进一步优化调整,全市设8个镇、4个街道。
行政规划
2000年,海宁市辖14个镇、4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666080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硖石镇 166901、许村镇36831、 沈士镇 25468 (已归属到许村镇)、许巷乡 42328(已归属到许村镇)、长安镇 71561 、盐仓镇 9187(已归属到长安镇) 、周王庙镇24916 、钱塘江镇23571(已归属到周王庙镇)、 斜桥镇 27191、 庆云镇 34656(已归属到斜桥镇) 、郭店镇 31377(已归属到盐官镇)、盐官镇21590、 马桥镇 27379、袁花镇36162 、丁桥镇 24713 、 新仓乡 19735(已归属到丁桥镇) 、谈桥乡 18464(已归属到袁花镇) 、黄湾乡 24051(已归属尖山新区)。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海宁市全市总面积668平方公里,总人口64万,辖4个街道、8个镇:硖石街道、海洲街道、海昌街道、马桥街道、许村镇、长安镇(含盐仓开发区)、周王庙镇、盐官镇、 斜桥镇、丁桥镇、袁花镇、黄湾镇(尖山新区)
自然环境
地形
市域地处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内陆面积668平方公里,其中平原占87.94%,山丘占1.81%,水域占10.25%。地形狭长,东西长 51.65公里,南北宽28.94公里。地势平坦,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面高程4米―8米(吴淞高程。下同)。古陆残屿与低丘集中分布在境东北和东南部,高阳山最高,海拔253.3米,其他在200米以下。
气候
海宁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较丰,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常年平均气温15.9° C,年均降雨量1178毫米,日照2002.9小时,无霜期233.5天。因地处中纬度,冷暖空气经常在此交会,有旱、涝、风等灾害性天气出现。
水利资源
耕地土质南砂北粘,结构良好,水气协调,酸碱度适中,适宜多种作物生长。海宁属太湖流域水网地带,境内有上塘河和运河两个水系,河道总长1865.4公里,河网率为5.1%。水资源以河网径流量为主,外来水利用率高,地下水控制开采,水资源总量6.62亿立方米,能满足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需要。海宁地居钱塘江河口北岸,境内岸线长55.92公里,水域21730公顷;海塘长53.6公里,占北岸海塘总长的33.5%。“海宁潮”是世界著名的自然景观,黄湾镇大尖山附近江面是涌现“海宁潮”的起点。以丁桥的“碰头潮”,盐官的“一线潮”,盐仓的“回头潮”闻名天下。
经济概况
2011年,海宁GDP总量继续跑在嘉兴五县二区首位;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18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比例超过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市统计局公布了2011年全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其中的一串串数据让人振奋。 经济跑出“海宁速度” 海宁市深入开展“发展提速年”和“环境提升年”活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初步测算,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31.27亿元,增长11.0%,总量居嘉兴市五县二区之首,增速高于全省平均2.0个百分点,高于嘉兴市平均0.4个百分点,经济发展跑出了“海宁速度”。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4.88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19.65亿元,增长10.5%,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281.36亿元,增长12.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86.74亿元,增长13.0%。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7:60.2:35.1,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同口径相比,提高了1.1个百分点。 其中,工业生产较快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083.77亿元,增长26.1%,总量继续位居嘉兴市首位。
居民收入
老百姓的.钱袋子更鼓了。据统计,2011年,该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188元,增长14.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7397元,增长19.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6%。 2011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60.73亿元,增长15.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364.92亿元,增长15.8%。 除了收入增长,民生事业的进一步改善也让海宁这个城市变得更加幸福。全市地方财政支出39.87亿元,增长22.5%,其中教育、医疗卫生、保障和就业等支出14.59亿元,增长25.1%。 老百姓消费支出涨幅超一成。数据显示,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9458元,增长12.2%;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534元,增长17.0%。 很多人都能明显感受到CPI的变化。2011年,该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3%,物价总水平继续高位运行。所调查的八大类消费品及服务项目价格全面上涨,其中上涨较快的是:食品类价格上涨13.7%,居住类价格上涨3.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2.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1.0%。 该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1.64亿元,增长18.9%,总量和增速均居嘉兴市五县二区首位。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98.17亿元,增长19.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3.47亿元,增长13.8%。
城乡建设
注重统筹协调,完善基础功能,加强环境保护,城乡面貌日益改善。城市建设加快推进。认真做好市域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工作。编制完成海宁市环东西山区块规划及城市设计、海宁大道控制规划等专项规划。完成水月亭路东延、钱江路西延、文宗路中段、塘南路东延、新海青桥等重点路桥工程建设,40平方公里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基本完成环东山一期拆迁,启动南关厢历史街区旧房整修工程,完成安置房主体工程70.3万平方米,竣工50.5万平方米。开工建设人才公寓。扎实推进“六城联创”,省示范文明城市创建成功。 新农村建设扎实有效。制定出台强镇扩权的政策意见,调整优化镇(街道)财政管理体制。全面启动新一轮村庄整治“扩面提升”工程,扎实推进新农村示范镇建设,成功创建4个全面小康农村新社区。创建信息化示范村6个、达标村94个,农民信箱注册用户达到2.3万户。大力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启动实施“两分两换”试点工作,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新流转土地面积8500亩。全面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成功创建省级农机安全示范市。全面实现第三轮村级集体经济重点扶持目标。积极稳妥做好村委会和社区居委会换届工作。 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硖许公路长安至许村段、桐九公路海宁段和08省道改建工程进展顺利,长山河大桥全面建成,嘉绍高速公路海宁段征迁工作全面启动。完成22.68公里县乡道大中修、35.79公里连村公路和200公里通组道路建设。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建成标准农田5380亩,整治城乡河道366.58公里。加快基础电网建设,500千伏海宁变及配套线路顺利推进,新建、改建110千伏变电所6座,7个镇(街道)、50个村(社区)完成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整合市区3个街道供水一级管理体制,建成城乡二级供水管网,启动三级供水管网改造试点工作,率先在嘉兴市范围内完成地下水深井封堵任务。基本完成盐仓污水处理厂三期主体工程,率先在杭嘉湖地区实现城镇污水设施集中处理全覆盖。开工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启动殡仪馆迁建工程。 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积极推进“生态家园”建设,大力实施畜禽养殖污染集中整治,完成第一批沼气国债项目,农村垃圾集中收集有偿服务和城乡河道长效保洁管理实现全覆盖。深入开展生态创建,成功创建3个全国环境优美镇、1个省级绿化示范镇、8个省级绿化示范村,省级生态镇实现全覆盖。“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进展顺利,完成电镀行业专项整治任务,启动印刷行业有机废气专项整治工作。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单位创建活动,18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完成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排放和二氧化硫排放三项指标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安徽省休宁县古称
海宁(安徽省休宁县古称)
丹麦城市
海宁(丹麦城市)
比利时网球运动员
海宁(比利时网球运动员)
古县名(今广东惠来县西部)
海宁(古县名(今广东惠来县西部))
海宁县-湮没在历史中的千年古城。据《惠来县志》(2002年版)记载:“东晋咸和六年(331)从南海郡拆出部分地域设立东官郡,在今惠来西部地区置海宁县,隶属东官郡。义熙九年(413),又从东官郡拆置义安郡(郡治设于今潮州市),海宁与海阳、潮阳、绥安、义招为其属县。海宁县历宋、齐、梁、陈、隋各朝至唐武德四年(621)撤去建制,并入潮阳县。”
目录历史沿革行政区划史话历史沿革
西汉元鼎六年(111年),置揭阳县,隶属交州南海郡。 东晋咸和六年(331年),海宁县始建。在南海郡东部析出东官郡,揭阳县地属焉。同时析揭阳县为海阳县、潮阳县、海宁县、绥安县。 东晋义熙九年(413年),在东官郡东部析出义安郡,下辖 海阳县(今潮安)、 潮阳县、 海宁县(今惠来)、绥安县、义招县。 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全国废郡设州,原义安郡改称潮州,领 义安县、潮阳县、海宁县、绥安县、义招县、程乡县。(“潮州”一词始现)。 隋大业三年(607年),全国复郡废州,潮州之地复称义安郡,属扬州。 唐武德四年(621年),义安郡再改称潮州。同时,海宁县并入潮阳县。
行政区划
龙溪都
主要在惠来境内,龙溪都范围:东至隆江镇总铺洋雨亭,西至后溪乡后溪山,南至甲子港,北至大南山望天顶 主要是惠来县隆江镇、溪西镇、鳌江镇、岐石镇、东港镇、葵潭镇、梅峰镇、松阳乡、南阳乡、高埔乡、云落乡、崩坎乡、葵龙乡、埔头乡。(1950年3月,惠来县梅峰镇、松阳乡、南阳乡、高埔乡、云落乡、崩坎乡、葵龙乡、埔头乡划归普宁县)
石帆都
主要在陆丰境内,其范围包括陆东八镇。 主要是陆丰碣石、桥冲、南塘、陂洋、湖东、甲子、甲东、甲西等八镇。
史话
古县湮没
晋武帝后,爆发了“八王之乱”,匈奴也乘虚而入,俘虏了西晋皇帝怀帝。大批官民纷纷渡江南逃,史称永嘉南渡。后这些人在建康建立了东晋。中原人民的南迁,补充了南方不足的劳动力,也带来了比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于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从此开始南移。东晋建朝后,为了巩固政权,先后设立了郡县。海宁就是在这段时期置立的,隶属义安郡。 由于海宁撤后没复继,历经唐、五代、宋、元、明、清、民国各朝漫长的战乱与州郡县建制的反复拆并撤和一千多年的风雨水土流失变迁,史志又未见记载,故址忘失。
同名海宁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县 惠来背山面海,历史水路运输十分发达。辖地辽阔,远古少烟火足迹,流贼经常出没为患。惠来置县时人口仅2万多人,上溯一千多年前(晋义熙九年)的海宁县人烟更稀。为保一方之安宁,曾设置海宁县。《广东通志》、《阮通志》、《元和志》等均有记载。至于浙江海宁一说,查阅该县1985年编印地图册:“陈武帝永定二年(558)置海宁郡,始有海宁之名。”根据饶宗颐先生潮汕地方史论集(下称《论集》)169页海宁考(注):“《宋书・州郡志》‘东官之海安与义安之海宁分而为二。历宋、齐、梁、陈海宁相沿属义安郡,为领县之一’。”浙江置海宁郡比义安郡海宁县慢了三个朝代共146年。因而,浙江的海宁与惠来的海宁不能混为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