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核心词:普通话技巧。
普通话小技巧
鼻韵母的发音是普通话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许多方言地区都存在缺少部分前后鼻韵母的现象,这些地区的人群在普通话学习过程中,又会将前后鼻韵母音节混淆起来;有些地区发鼻韵母音节时没有形成归音,将所有的鼻韵母音节都读成鼻化音节。虽然不少教科书和专题文章试图突破鼻韵母教学这个难点,但往往只是重复“归音”、“抵颚”、“穿鼻”等等术语,并没有提供一套有操作性且简便易行的纠正方法。[1]笔者在长期普通话教学过程中,摸索出一套前后鼻音的正音方法,并且在实践中收到较好的效果,为此特将之总结出来,以见教于方家。 在前两组中,an和ang组的韵母包括前鼻韵母an、uan和后鼻韵母ang、iang、uang,其中前鼻 前后鼻音归音时舌头和下颌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动作,前鼻音归音时,舌尖抵住迅速抵住上齿龈,但通常只是注意让学习者注意体会舌尖的动作,这往往效果不佳,在教学中我们发现,随着舌尖的迅速运动下颌也有明显的动作,同时口型会变小形成闭合的动作――当然是舌尖抵住上齿龈,唇齿没有完全闭合,而整个舌头则堵塞住口腔的`气流通道,堵塞一形成,发音终了。发单元音后鼻音韵母时,口型则是保持不变的,下颌和唇部并没有明显的动作,口腔内只有舌根向后移动,抵住软腭,堵塞住气流通过口腔,堵塞一形成,发音终了。后鼻韵母特别是单元音后鼻韵母这个发音特点,对于学习者掌握后鼻音的归音有着明显的操作性,只要能注意到保持下颌和口型不变,从来读不好后鼻韵母的学习者,可以在很短的一两分钟之内便能够发出准确的后鼻韵母和后鼻音音节。音中的字母“a”代表的是前元音[a],后鼻音中的字母“a”代表的是后元音
;因为舌头在前后之间的活动范围上大下小、在高低之间的活动范围前大后小,所以图形上宽下窄,前宽后窄。为了更准确地表示发音时的舌位,再把舌位由前到后、由高到低分别划分为三四个等级。这样,舌位的高低前后就从图上表现出来了。但韵母的发音还受唇形圆展的制约,怎N在图上反映出来呢?国际惯例是把不圆唇音标在竖斜线左边,圆唇音标在竖斜线右边。
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