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男孩逃生记》观后感(通用3篇)

本文核心词:二战男孩逃生记。

《二战男孩逃生记》观后感(通用3篇)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二战男孩逃生记》观后感(通用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战男孩逃生记》观后感1

  《二战男孩逃生记》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讲述了二战时期的犹太男孩苏立克在德军的死亡追击过程中惊险而漫长的逃生经历,他遇到了许多向他伸出援助之手的爱心人士,也遇到了一些出卖他的人,不管怎样,他坚强而勇敢,最后又回到了他心爱的家乡。这部电影让我深有感触,在面对困难时,我们要坚强面对,不能逃避,胜利永远是属于勇敢的人的。

  有一段情节让我异常感动,二战时期,德国军队大量残杀犹太人,最终的目的竟然是把犹太人赶尽杀绝,哪里有犹太人哪里就会血腥味扑鼻,不管是年迈的老人还是年幼的孩子,都不会放过,不留一点活路。犹太男孩苏立克和他爸爸被一群德军开车追杀,他们疯狂逃命,最终躲在了一个石桥洞下。在洞下,苏立克的爸爸紧张地对他说:“听着,孩子,你的名字不能再叫苏立克了,叫尤莱克。你要记住,你永远不能说自己是犹太人。待会儿我往右边跑,等我跑出去了,你再往反方向跑,不管发生什么都不要回头,使劲往前跑。”说着,苏立克的爸爸跑出去了,吸引了德军的注意力,接着,苏立克也跑出去了,他听见了一阵激烈的枪声,那一瞬间,他边跑边哭,眼泪在空中飘,像一串令人心碎的水晶,但他依然拼命往前跑,他知道自己必须要活下来,这是父亲用命换来的。多么伟大的父爱啊!为了自己的孩子,不惜失去自己的生命。

  还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情节,为了换来食物,苏立克在一家农场做工。为了给一匹马儿喂食,不小心被正在运行的机器绞断了右手,一位好心的女士让一位农夫把他抱到大卡车上,用绷带缠住伤口,连夜送到了医院。没想到的是,他被送到手术台上后,那个傲慢的德军医生听说他是犹太人,坚决不给他做手术,那位善良的女士绝望的去求医生,但还是徒劳,没办法,只有眼睁睁看着他的伤口被感染,随时有生命危险。在走廊上,苏立克痛苦地惨叫着,一位年老的修女看到这一幕,悄悄为他注射了止疼药,为他减轻痛苦。好在另一位善良的医生知道此事后,不顾生命危险,为苏立克做了截肢手术,终于保住了他的生命。我想,为什么不给犹太人做手术,他们都有自己鲜活的生命,他们也有生存的权利,作为一个医生,救死扶伤才是他们的天职,而不能在凶恶的德军面前低头。苏立克是幸运的,他遇到了那么多善良的人。

  二战结束后,苏立克回到了家乡。这部电影很感人,苏立克的经历告诉我,面对困难,一定要充满智慧,勇敢面对,而且世上好人多,坏人少,大家都是一样的,没什么不同。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为什么要相互残害呢?人之初,性本善,愿世界和平,永远没有战争和死亡。

  《二战男孩逃生记》观后感2

  《二战男孩逃生记》,一部具有冲击力的片子,无论是视觉还是心灵,都带给了我一次洗礼。在和平的年代人们追求幸福、在战争的年代生存就是最大的奢望,主人公一路走来历经艰险与苦难,不得不佩服犹太人优良的民族血统,骨子里的坚韧与聪慧,也难怪现在获得诺贝尔奖的犹太人占了多数。

  具体我不清楚是谁发起的“优劣民族”之分,只是觉得好残忍,用尽一切手段达到所谓的卑劣目的,在残忍面前不分老幼,纳粹的.眼里只有“优胜劣汰”,对一个民族的迫害,麻木不仁、可以说丧心病狂。

  一个人的存在,一个民族就有了希望。主人公尤莱克的坚韧睿智,深深地打动了我,观影途中有几次都不想再看下去,不是片子的质量差,而是我看的揪心,当我换位置自己是尤莱克的时候,心里打了个盹,我想如果我是他,也许我不会那么幸运,每一次都能绝处逢生,化险为夷。片子让我感动的地方是尤莱克一路上遇到的各色人物,都教会了他成长,片子中塑造的几个人物形象饱满,暗示传递给我们生的希望,虽然不幸的尤莱克失去了一只手臂,但是他的心更加坚强了。不是吗?有开始自暴自弃到接受适应,一步一步都让人倍感温馨。

  片子中打死尤莱克小狗的可能就是救下尤莱克的那个善良女人的丈夫与儿子。记得片子中那女人说道“这是我儿子的鞋子,他现在可能穿不了”,儿子的镜头是“我也有一双和你一样的鞋子”,镜头慢慢推进时我以为是有了希望,但灾难才刚刚开始,为了庇佑尤莱克,善良的女人的家被纳粹烧了个精光,当我看到女人在纳粹走过后,救出尤莱克,与他相拥的那个镜头,我的感受是温暖。尤莱克时刻铭记不能暴露自己犹太人的身份,用各种方法掩饰,为了保全性命,最后当希望真正接近的那一刻他还是挣扎着不能相信。在困窘的日子里磨光了所有希望,当希望降临的时候不知如何分辨的惶恐。

  片子途中也有遇到过贪婪的人为了赏钱,假装好人,一路把尤莱克送进了昏无天日的监牢,尤莱克用尽力气逃出了指挥官的魔掌。一路上鞋子破出了洞,在雪地里、冰水中坚难行走,失去双臂后为了活着的信念一路给人家做短工,为了生存我想尤莱克绞尽脑汁,让人们看到了他对生的渴望与期盼。

  影片的尾声战争胜利,尤莱克回到了熟悉的家乡,眼前的一切“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荒凉落寞的家里没有了往昔的温馨与欢乐,眼前的一切让尤莱克潸然泪下,放声的嚎啕大哭,终于主人公心中的一切得到了有力的宣泄,那一刻其实他也是孤独的!镜头一闪到了一片沙滩,出现了一个断臂的老者,镜头前的他慈祥安宁,没错,这就是老年的尤莱克幸福温馨的儿孙满堂,享受天伦。一个温馨的结尾,使影片在一片欢乐祥和中完美落幕。与《美丽人生》相比我觉得这样具有历史题材性的影片所表达的情与爱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细细体会、慢慢感悟现世的美好与不易。

  《二战男孩逃生记》观后感3

  该片源自于一个真实故事:1942年,在纳粹德国占领下的波兰,8岁的少年苏里克一家人逃离华沙犹太人区,他的父亲为了掩护他逃跑,被纳粹打死;苏里克的妈妈和兄妹生死未卜。为了活命,苏里克隐姓埋名,用尤莱克这个名字过上逃亡的生活。

  片中许多细节与桥段令人难忘。开场时,在躲藏的桥洞下,父亲告诉他自己有多爱他,所以一定要活下去;让他忘掉自己的名字,改用假名,隐瞒自己是犹太人的身份;还让他朝反方向跑,自己引开敌人。这一切都体现出一位父亲在危急时刻,竭尽全力地想要保护自己的孩子,在极其有限的时间里将最为重要的事情告诉给他,甚至用自己的牺牲换取孩子活命的机会。仅仅是这个开场几分钟的片段就足以让人感动到热泪盈眶,因为全世界的父母对于孩子的爱都是一样的无私与炙热。

  还有电影前半段那群同样躲进森林逃命的犹太孩子们,他们自发地聚集在一起,相互照应。他们教会他许多生存技巧,这些技巧都在之后的逃亡中帮助了苏里克顺利地生存下去。在寒冬中饥寒交迫,为求生倒在了一家人门口,女主人的丈夫和儿子都是波兰游击队,她对苏里克十分心疼,想尽办法将他伪装成波兰人,但因为有人告密只能继续让孩子逃亡。

  这一路上他受尽磨难,在农场工作意外痛失右手,年轻医生担心受到牵连不给他治疗,好心护士偷偷打针让他坚持,院长巡视发现后赶紧给他动手术保住了他的命;还有帮助过他的农场主人与工人、划船的老人、小姑娘一家,以及苏联红军抱他上坦克看远方的炮火,等等。这些角色刻画的精准到位,他们的举动令人信服。虽然饱受摧残,几度死里逃生,所幸一路上还是有许多善良的人通过临时收留,提供食物等方式帮助他。人们善良同情之心使之能够绝处逢生、化险为夷,最终等来苏联红军解放波兰重新获得自由。片尾,苏里克终于敢于公开自己的犹太人身份,被送入犹太人孤儿院,还读了大学,六十年代在以色列与幸存的姐姐重逢,终于回归平静与幸福的生活。

  二战前夕,生活在波兰的犹太人约340万,占波兰总人口的10%,战后统计,这340万犹太人中,将近90%被屠杀或逃亡。纳粹德国入侵波兰后,建立起犹太人隔离区,再将他们关入集中营进行疯狂的劳役和屠杀。这段历史,西方一直在反复提及,在许多文艺作品中都有体现,德国主流社会战后的集体反思,对于战争行为的悔过与自我救赎,得到了绝大多数国家的认可与宽恕。

  此片由德国拍摄发行,反思了人性的善恶与战争的悲剧,可我们那一衣带水的东洋近邻日本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榕树文轩网 » 《二战男孩逃生记》观后感(通用3篇)

赞 (0) 打赏一下